深入研究教学话语,充分发挥英语课程教育价值


2022年4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2022课程标准》)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育进入核心素养时代。 2022版课程标准制定了学生在英语课程中需要培养的核心素质,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1] 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为学生成长为德、智、体、艺、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奠定基础。

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教学载体。 目标明确、主线突出、内容充实、活动合理的阅读教学设计,可以有效保障和落实日常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但是英语,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阅读教学设计中还存在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制约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其中,教师对教材学习深入、不系统的问题尤为突出。 教师过于注重语言形式和策略的训练,对话题意义、主要内容、文本特点和文本内涵价值缺乏透彻的理解和分析。 [2] 因此,从2022版课程标准的角度重新审视课文的功能和价值,把握不同类型课文的结构特点英语,对教学课文进行有效研究深入研究教学话语,充分发挥英语课程教育价值,是改进和完善课文的核心。优化阅读理解教学设计与实施。 扫盲训练目标的重中之重。

1.结合新课标要求,重新审视语篇的功能与价值

1. 语篇是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

在英语教学领域,语篇是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包括口语、书面语或图形、图表等多模态形式的材料,也称为教学文本或教学语篇。 2022版课程标准指出,语篇是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是人们使用语言的普遍形式。 [3] 一篇语篇是作者选择中心内容、组织语篇结构、建构语篇意义、表达核心思想的产物。 [4] 语言学习者主要是在相对真实、完整的文本中接触、理解、学习和使用语言。 因此,语言学习不应基于孤立的单词或句子,而应基于文本。 . 语篇作为英语教学的基本资源六要素整合的英语课程内容图示,赋予语言学习以主题、情境和内容,并以其独特的内在逻辑结构、文体特征和语言形式组织和呈现信息六要素整合的英语课程内容图示,为主题意义的表达服务。 [5]

2、关注语篇知识的新要求

2022版课程标准在语言知识部分增加了语篇知识维度六要素整合的英语课程内容图示,明确语篇知识是关于语篇如何构成、意义如何表达以及人们如何使用语篇达到交际目的的知识。 在三个层次的英语课程中,第一、第二、第三层次对语篇知识都有明确的内容要求。 这些要求着重引导学生识别和理解课文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到课文知识在语言理解和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3、注意语篇教学的结构

2022版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进行整体性、结构化的教学设计。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以主题为导向,以课文为依托,通过参与一系列相互关联、循序渐进的集语言、文化、思维和学习能力发展为一体的学习活动,探究课文的意义。 . 主题意义,建构课文的知识结构,综合学习语言和文化知识,不断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进而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策略,围绕主题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态度。题,解决实际问题。 体现正确的价值观。

2、准确把握语篇结构特征,挖掘语篇教育价值

接触和研究不同类型的语篇,熟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语篇形式,掌握不同语篇的具体结构、文体特点和表达方式六要素整合的英语课程内容图示,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篇含义的理解,学会运用不同类型的语篇。的话语。 进行有效的表达和沟通。

话语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连续性文本,如对话、访谈、记叙文、说明性文本、实用文本、议论文、歌曲、民谣、童谣等; 还有非连续性文本,如图表、图表、网页、广告等。文本类型也可分为口语和书面形式,也可分为文本、音频、视频、数字等形态。 [6] 学生应该清楚语篇通过何种组织形式(如结构和衔接方式)成为结构严谨、意义连贯的语言; 了解不同文体语篇的主要写作目的、语篇结构特点、语言特点等;学习语篇中显性衔接和连贯的手段,理解语篇成分(如句子​​、句组、段落等)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如主次关系、因果关系、泛化和示例关系等; 识别发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元素如何相互关联,一起组织和构建语篇。

话语一般通过特定的话语类型来呈现其主题和内容。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不同文体独特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注意语篇的各个成分和所用的语言是如何表达意思的,建立文体图式、内容图式和语言图式。 [7] 根据图式理论,文体图式是指关于文章主题和问题结构的知识; 内容架构是指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内容的总体思路以及各部分含义之间的关系; 语言图式是指有关文本的词汇、语法、句法和修订的知识。 [8]

3.有效开展语篇调研学习,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话语学习是读者对话语的意义和形式进行深入加工、建构意义的过程。 开展语篇研究,教师要分析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 厘清主题意义,提炼语篇中的结构知识,确立文体特征、语言特征等与主题意义 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语篇传递意义,挖掘其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并把握教学主线。 进而,根据学生所知道和不知道的学科,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依据。

每次教学话语的文体、意义和语言都不同,这就需要教师通过阅读课文来把握教学的核心内容。 根据2022版课程标准的建议,教师在解读课文时需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即从What、Why、How三个维度分析和阐释课文的教育价值。

具体来说,What是指“话语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 目前很多教师所做的语篇研究都比较宏观,缺乏对课文各个组成部分的简要描述及其内在逻辑的呈现,有的教师还会混淆对师生情境的描述。

为什么是指“文本所传达的主题意义或具体交际目的是什么”,即文本的深层含义、作者或说话者的意图、情感态度或价值取向等一般较弱的部分。 很多教师会在这部分描述课文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价值,而不是根据课文本身对课文所传达的思想进行提炼和推断。

How指的是“文体具有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征”,即作者选择什么样的文体形式、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段来恰当地表达主题意义,如果有图片和表,它传达什么意思,它执行什么功能。 目前,教师一般在语言和结构层面进行研究,很少关注和探究其与文章主题、意义的联系。

下面以北京师范大学九年级义务教育教材《英语》上册第19课丝绸之路第7单元旅程中第19课丝绸之路的课文为例,分析开展“一带一路”的思路和方法。阅读教学文本的研究。

不信息技术历史课程整合_模块七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之我见_六要素整合的英语课程内容图示

1.主题和内容角度(What)

根据课文的文体结构特点,确定内容的提纲和要点。 本文文体为游记,属于叙事类。 根据叙事的话语特点,围绕叙事的基本要素,提取、梳理、浓缩内容概述和要点。 必须交代游记的主要人物、时间、路线,以及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基于此,对本文的主题和内容解读如下:

这是一篇文化游记。 作者记录了一家人沿着古丝绸之路从兰州到敦煌从东到西的旅行。 全家人游览了武威、嘉峪关、玉门关、敦煌四大城市。 他们通过描述古丝绸之路的长度、经过的地方、基本目的以及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介绍了古丝绸之路的四座城市。 曾经在路上扮演的重要角色和今天的样子,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

教师在研究主题和内容的基础上,思考如何设计活动和提问,激发学生获取、整理和整合与主题密切相关的信息,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形成话语基于语言和文化知识的结构化新知识为结构化知识的进一步内化和应用以及在语篇层面实现连贯表达奠定了基础。

2.意义的角度(Why)

通过关注文本的主题、上下文、内容和语言来分析文本所传达的含义。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古丝绸之路的现代之旅”,体现了现代人对古代文化的欣赏; 脉络是作者此行后的回顾与思考,旨在分享个人的经验与感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内容是他在旅途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作者谈古论今,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语言突出了作者父亲对古丝绸之路的痴迷。 城市的概况、位置和功能反映了古丝绸之路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价值。 基于此,将本文所传达的意思解读如下:

作者通过介绍武威古城在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地位,嘉峪关和玉门关重要的军事和经济价值,以及敦煌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魅力,引发读者思考武威古城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古丝绸之路,从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对祖国的热爱。

教师要在研究主题意义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在理解大意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推理、论证和评价课文所传达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的文字,从而形成围绕主题。 个性化的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英语,为在新的现实情境中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提出和论证解决问题的新思路,理性表达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和行为选择奠定了基础。

3.文体和语言的观点(如何)

着眼于文体特征、内容结构、语言特点等相关内容(如图片、表格等),梳理课文中值得学习的语言表达,描述它们与主题意义的关系,并分析这些表达的表意功能文本中的语言。 基于此,本文文体语言解读如下:

篇章是典型的游记文体,结构规范完整。 全文由六段组成。 第一段介绍古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 第2~4段按家属拜访的先后顺序介绍了四个重要城市。 作者使用start at, next stop, after that after that, finally等连词来表示路线的改变,并使用了an important city, on the desert edge, a busy city, a city that many business之类的词人们穿越,唯一的联系,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和伟大的艺术作品,与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交替使用来描述城市的古今地位和功能。 最后一段描述了作者对此次旅行意义的思考——这不仅仅是一次“观光之旅”,更是一次“历史文化之旅”。

教师应在学习文体和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的文体特征、语义连贯和信息组织,同时挖掘课文背后的深层含义和语言特点,加深理解。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和实现结构表达的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教师语篇学习和阅读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对课文的解读越深入越好。 课文学习不是无限制的,必须适应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学习期望。 解释和分析不是最终目的。 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更有效地将研读内容转化为学生真实的学习体验和实践,引导学生通过感知、吸收、内化、迁移等方式加深对课文意义的理解。 意义和价值。

根据以上语篇研究的结果,教师可以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与课文反复互动的过程中探究语篇的主题意义,形成以语篇为基础的新的结构化知识。

参考:

[1][3][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陈阳. 英语学习活动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设计思路与实践过程[J]. 英语教师, 2019(11): 87-91+113.

[4][5] 王强,钱晓芳,周敏. 语篇研究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与方法[J].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9(2):40-47+92.

[6]王强. 全面准确地把握英语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前提[J]. 英语学习,2022(4):18-33。

[8] 裴光刚. 图式理论与阅读理解[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30-32。

(英语教研室主任蒋景丽)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